當存在被定罪:烏干達同志群體的生存困境
- T.M.SPA
- 9月2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從恐懼到抗爭,國際同志人權的傷痛與台灣的省思

殘酷的法律:同志被視為「罪行」
在烏干達,同志的存在本身就被視為非法。2023 年通過的嚴苛「反同志法」,甚至對所謂「嚴重同性戀行為」訂下終身監禁或死刑的懲罰。這樣的法律不只是紙上的文字,而是同志群體每天面臨的陰影。
人權觀察(HRW)的報告揭露,同志在烏干達普遍遭受歧視、暴力與威脅,甚至會因為懷疑其性傾向而被社區驅逐。更殘酷的是,有人被警察勒索,或者在醫療體系中被拒絕治療。同志成為社會上最脆弱卻最沉默的一群人。
隱形的恐懼:暴力、敲詐與監控
在這樣的制度下,同志群體不僅缺乏安全,甚至連隱身都成為一種奢侈。報告中提到,許多同志被陌生人以「揭發性傾向」為威脅進行敲詐;他們必須交付金錢,才能換取短暫的「安全」。
同時,政府與警方的監控更加嚴密。社群聚會被視為「非法集會」,線上交流也可能被追蹤。同志的愛、友情、日常互動,被迫藏在最黑暗的角落裡。這種恐懼,讓同志的日常生活充滿無形的枷鎖。
國際的呼聲:人權不該被國界限制
烏干達的例子,凸顯了同志人權在國際上的嚴重不平等。當某些國家推動平權與婚姻合法化時,另一端卻有國家在法律上加重壓迫。這種落差提醒我們:同志人權不應該取決於出生在哪個國家。
國際組織與人權團體持續施壓,但這樣的聲音仍難以改變當地的現實。同志在烏干達仍然要用盡全力隱藏、忍耐、求生。
台灣的對照:成就與責任
回望台灣,我們在 2019 年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,這是歷史性的里程碑。同志遊行每年吸引數十萬人走上街頭,彩虹旗在台北街頭高舉,象徵我們在法律與社會層面上的前進。
然而,這並不代表台灣已經「完成任務」。在職場歧視、跨性別者的醫療與法律承認、家庭教育中對同志的理解等方面,我們仍有努力空間。烏干達的困境提醒我們:同志權利是脆弱的,需要持續守護。
在辛酸中看見責任
烏干達同志群體的遭遇,是世界上一段沉重的現實。他們的恐懼、孤立與受難,讓我們明白平權並不是理所當然。
在台灣,我們已經走了比許多國家更遠的路,但這條路不該只為自己。同志的存在是全球性的,平權的努力也應該是跨國的。當我們在街頭揮舞彩虹時,也應記得:世界某個角落,仍有人因為「同志」這個身分被逼到牆角。
我們能做的,不只是慶祝,而是持續努力,成為他們的聲音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