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彩虹代表同志?一段關於多元與驕傲的象徵之路
- T.M.SPA
- 6月28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7月8日

彩虹的誕生:從藝術創意到全球象徵
在今天的同志文化中,彩虹旗早已成為LGBTQ+社群最廣為人知、最具代表性的象徵。但你可曾想過,為什麼是彩虹?這個色彩斑斕的圖騰,是如何從一面旗幟,發展成全球爭取平權與多元共融的共同語言?
一切始於1978年,美國舊金山的藝術家兼同志運動者吉爾伯特·貝克(Gilbert Baker),受好友、時任市議員哈維·米爾克(Harvey Milk)之邀,設計出一面能代表同志族群自豪與希望的旗幟。他拒絕使用當時常見的粉紅三角形(納粹時期標記男同志的符號),而選擇創造全新的象徵。
最初版本的彩虹旗擁有八種顏色,每一色代表一種理想:
粉紅:性
紅色:生命
橘色:療癒
黃色:陽光
綠色:自然
藍綠:藝術
藍色:和諧
紫色:精神
雖然後來因印染與實用性考量而簡化為六色版本,但彩虹旗的精神始終不變:包容、尊重、驕傲。

色彩之外:同志社群的希望與連結
彩虹不只是美麗的視覺符號,它所傳遞的是對每一種性傾向與性別認同的尊重與接納。彩虹中的每一個顏色,就像社群中每一個獨特的人——我們可能不同,卻都在同一片天空下。
在壓迫與歧視歷史中,彩虹旗成為許多人眼中的救贖標誌。在同志遊行、婚姻平權運動、甚至是社群哀悼事件中,這面旗幟總是堅定地飄揚,提醒著每個人:你有權利存在,也有權利被愛。
在台灣,彩虹的意義格外深刻。2019年,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,彩虹旗不只在立法院前飛揚,也深入人們心中,成為這片土地包容與進步的象徵。
彩虹之下,我們共在
當你在街上、社群媒體、甚至是同志友善的按摩空間中,看見那熟悉的彩虹圖案,請記得:這不只是一面旗子,更是一段歷史、一種信念、一份無聲的擁抱。
不論你身在何處、不論你是否出櫃,這道彩虹都是你的港灣。
願我們都能在這條色彩之路上,自由行走,驕傲相遇。
Comments